在全片幅的世界中,除了【Sony A7C】的出現讓微單相機投下了一顆震撼彈!(如果去年初上市,我就能帶去歐洲了~XDD)
以輕巧接近APS-C相機的體積,讓優勢的Full Size感光元件容納在其中,而去除軍艦部的設計更是便利於攜帶,再加上好用的外掀式螢幕設計,以及多樣實用的功能,讓這款相機成為隨手拍的利器神兵。並且,對我這個喜歡手動鏡的玩家而言,更是一大利多~終於有款適合轉接老鏡頭的機身,而且外觀也很有復古味。^^
美食IG:wiselyfood/旅遊IG:wiselyview
Sony A7C 官網連結:https://store.sony.com.tw/product/ILCE-7C
Sony Taiwan 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nyTaiwan/
Kamlan 瑪暢。大光圈手動鏡︱Sony E環:8mm/f3.0、28mm/f1.4、50mm/f1.1@日本山形實拍分享
2020夢想嘉年華。新板特區︱vivo X50e/X50 Pro、Sony A7c、Fujifilm X100v~花車遊行活動隨手拍
這款代號【Sony A7C】的相機,在很久以前於Sony A7發表時就聽過傳言,不過那時大家都稱呼它為Sony A5,而這也是承襲自Sony接手的Minolta所命名。推出時,共有五種預購的組合而設定上算是很完整全面,我自己最後挑選的是『A7C單機身+SEL20F18G廣角風景組合/NT76,980』,算是我覺得CP值最高的品項了!
現今對【Sony A7C】的評測不少,但是初入手所以沒時間細細研究,所以先拿它跟自家的Sony A7m3做個簡單的對照與優缺點分享…
拿在手上很輕盈而且造型材質都滿精細的,不過頂部轉盤用久或刮到都會讓上頭的選項受到破壞。操作上,其實還算便利但握感較不適合我這種大手用者,我估計未來應該會有開發商製造對應的底座把手。觀景窗和顯示螢幕都還有改進的空間,希望有全觸控與高解析品質;電力續航還OK可支援Type-C機身快充,但最好多備顆電池較安心。
不過,這款相機拿久了真的會很喜歡它,尤其是使用體積對應的鏡頭時,更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好,而我自己也在試接多種不同鏡頭當中,重新找回拍照的樂趣!
單卡槽記憶卡寫入最好挑高速卡(我沒有所以沒測4K影片),而且用來當做工作機我覺得不太建議,電力續航還OK有支援Type-C旅充;外掀翻轉螢幕適合Vlog使用,不過鏡頭挑選是個大問題,同時推出的28-60mm畫質我看評測跟自家的28-70mm Kit差不多,但是輕巧好攜帶,對焦速度還不錯而寬容度與高感度是這款相機的最大優點!
Sony A7C重點規格:(官網連結)
‧機身5軸防震
‧24.2M像素CMOS,ISO範圍100~51200
‧使用NP-FZ100大型電池
‧機身尺寸124*71.1*59.1mm,重509g
‧4k 10bit 30p
‧沒有內置閃燈
‧電子觀景器
‧USB Type-C
‧外掀式點觸式屏幕
‧單SD卡槽
‧收音、監聽接口
‧內置Wi-Fi及藍牙
‧搭配28-60mmf/4.5-5.6推出
入手之後,有幾個也玩手動鏡的朋友也很有興趣,像這位使用徠卡的老友,就滿喜歡它契合的感覺;不過,也發現使用轉接環上手動鏡的話,本身沒有過電的緣故,所以在螢幕外掀翻轉時不會出現畫面,得拉掀螢幕後重新安裝電池才能顯示。
※Leica 50mmf2 summicron 現行版/Leica ELMARIT M 28mm f2.8 3rd E49
對於擁有電子接點可自動對焦的Contax G/G2使用者來說,這款【Sony A7C】應該也算是實現片幅解放的救贖微單了吧!除了機身大小與色彩和鏡頭本身無違和感之外,拍攝的作品也是擁有濃厚的蔡司味,讓一代經典的系統可以再復活
※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T*45mm F2
手上的Sony微單來來去去,曾經擁有過Sony A7m2、Sony A7m3與Sony A6000三款機身,而Sony A7C是我入手的第四款,也算是現今最接近理想值的體積了。除了原廠E環的SEL20F18G,以及副廠Tamron 28-75mm/f2.8兩鏡之外,目前其它大多轉接Canon EF鏡頭,但也試著用手動鏡Canonx/Yashica與Kamlan去拍攝。
台灣品牌的STC自家濾鏡是我搭配的首選,而自家A7m3的內崁式濾鏡也支援!
STC FOGRIP 快展手把&側邊L型快拆板。開箱文︱75g輕量鋁合金堅固耐用,隱藏式收合節省握力方便更換電池,適用Sony A9/A7RM3/A7M3/A72/A73/A7S2
SONY A7m3/Tamron 28-75/STC內置型減光鏡/Sigma MC11︱實拍心得~CP值最高無反光鏡全幅機身鏡頭配件組合
SONY E環 20mm/f1.8 G
如果是主力鏡頭或是工作拍攝,Wisely還是會建議選用Sony原廠鏡為優先考量,而目前兼顧輕巧畫質與價格的鏡頭,我覺得SEL20F18G是CP值最高的選擇!
不單是因為它的變形控制做的好,而且擁有大光圈的成像景深也很迷人,運用於低光夜景拍攝時也能提高進光量,達成手持拍攝穩定畫面的目的,價格也很實惠。
Tamron 28-75mm F/2.8 DiIII RXD (Model A036)
這款Tamron 28-75mm/f2.8應該是副廠E環境最受到多人推薦的品牌型號,我個人也滿喜歡的;不僅是體積大小合適,就運價格現今也調整的更親民,而且還有廣角與望遠兩鏡可搭配。對我來說,幾乎可以滿足我多項拍攝的需求,全焦段大光圈也是很實用;目前僅Sony 24-70mm/f2.8 GM與SIGMA 24-70mm F2.8 DG DN For Sony可以超越這顆鏡頭,但是就體積、畫質和價位而言,我是最推薦它一機一鏡使用。
Canon EF 50mm/f1.8、85mm/f1.8 + Sigma MC-11
因十多年來攝影工作多以Canon系統為主力,所以留下了不少的EF鏡保留至今,而這回測的Canon EF 50mm/f1.8 STM與Canon 85mm/f1.8 USM是我個人最推薦的。
除了可以搭配SEL20F18G使用之外,使用Sigma MC-11轉接環的對焦速度與成像也都很不錯,重點是價格相當地划算便宜,只是體積會拉長些,是我的最愛首選!手上其實還有許多焦段L鏡,以後再找時間轉接試拍看看,尤其是變焦鏡頭部份~^^a
瑪暢 E環 Kamlan 8mmf3.0/Kamlan 28mmf1.4/Kamlan 50mmf1.1一代
2017年初試啼聲的 Kamlan瑪暢 來自大陸,但卻是台灣人自己做的品牌,本身是APS焦段的接環,所以在安裝上【Sony A7C】後需手動設定成對應的片幅,不然會呈現暗角的情況。而手上這顆鏡頭以魚眼與f1.1大光圈最受到歡迎,畫質部份我覺得不算特別犀利,但是千元價格當做初學者手動鏡來玩,真的相當划算。對我而言,算是趣味性為主的鏡頭,雖然沒有正牌老鏡的風味但卻很有特色!
※Kamlan 8mmf3.0/Kamlan 28mmf1.4/Kamlan 50mmf1.1一代
Contax Yashica 手動鏡轉接/28mm/f2.8、50mm/f1.4、45mm/f2.8
跟著我最久的手動老鏡Contax/Yashica目前保留了四鏡,分別為28mm/f2.8、45mm/f2.8、50mm/1.4與60mm/f2.8 Macro,數年前脫手的85mm/f1.8讓我有點覺得可惜。在成像發色當中,T*蔡司鏡片的味道還是被保留了下來,而且成像都很銳利讓我很喜歡;搭配峰值顯示功能去拍攝,還算是勉強提高成功率,所以畫質雖然漂亮不過還是屬於慢拍細磨的鏡頭,不如可自動對焦的Contax G或Leica方便些…^^
《歡迎加入Wisely的拍拍照寫寫字粉絲團、G+社群、Twitter、新浪微博,instagram》
Sony A7C 官網連結:https://store.sony.com.tw/product/ILCE-7C
Sony Taiwan 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nyTaiwan/
延伸閱讀
- 鏡頭評測。最輕便的全幅旅遊鏡組合︱ TAMRON 28-200mm F/2.8-5.6 Di III RXD (A071) + Sony A7C
- Sony A7C。手動鏡情懷全幅機︱Sony 20mm/f1.8G、Tamron 28-75mm/f2.8、Canon EF + Sigma MC-11轉接、Contax/Yashica手動鏡、Kamlan手動鏡
- Fujifilm X100V + STC FoGrip X100V 簡約握感金屬握把(真皮)︱風景人像實拍心得~富士數位相機開箱文
- Olympus Em5 mark iii + Olympus M.ZD 12-200mm F3.5-6.3︱青森宮城隨拍分享
- STC FOGRIP 快展手把&側邊L型快拆板。開箱文︱75g輕量鋁合金堅固耐用,隱藏式收合節省握力方便更換電池,適用Sony A9/A7RM3/A7M3/A72/A73/A7S2
- 東芝記憶體 TOSHIBA EXCERIA N203︱高速寫入讀取記憶卡(讀取100MB/s)/支援FULL HD高畫質錄影/耐撞防震/抗X光/日本製造/保固五年
- TAMRON 35-150mm F2.8-4 Di VC OSD(A043)實拍心得分享︱Canon接環
- Canon EOS RP 捷克旅遊作品分享︱布拉格、庫倫洛夫~風景人像建築隨拍
- STC Ultra Layer Variable ND Filter (ND16-4096) 可調式減光鏡︱布拉格拍攝分享
- Google Pixel 3。夜視 Night Sight︱低光拍攝超強大,單鏡頭畫質直逼微單眼